您当前所处位置: 首页 > 目的地 > 桂林旅游 > 桂林旅游资讯

广西资源对绿色GDP的探索

http://www.mipang.com时间:2010-11-15  来源:米胖旅游网  点击:5440

  中广网桂林12月28日消息(记者刘发丁 陈俊 通讯员谭孝荣 吴龙源)长期以来,一说到领导干部的政绩,往往是以GDP论英雄,因此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惜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几代人吃恶果”。 2002年以来,广西资源县坚持保护蓝天、白云、碧水、绿树,坚持青山绿水也是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逐步探索出生态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
 广西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腹地,是广西林业重点县之一,也是广西老少边山穷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3%。林业收入曾经是资源县财政和农民收入的支柱。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县财政的百分之四十来自林业。随着中央要求全面禁伐“三林”以后,如果没有新对策,作为以林为主的资源县,财政收入、林农收入就会大幅减少。如何解决经济发展、林农增收和林木禁伐的矛盾,成为摆在资源县领导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护好生态环境

  过去,广西资源县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木材采伐和石英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采掘,表现出“高污染投入、 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特征,是比较典型的粗放式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在GDP较快增长的同时,该县的资源消耗的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阵痛反思之后,该县各级领导干部意识到“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保护也是发展”,全县先后关闭20多家木材加工厂,划定了占全县面积近1/3的水源林、风景林和天然原始林保护区,商品材砍伐指标从每年12万立方米限制到每年5万立方米。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给广西资源县财政收入带来了暂时的困难,但也间接给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特大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十几亿元;二是以生态为主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另一个支柱。目前,资源县依托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发展起来的小水电能源工业等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县已(在)建小水电140多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2、5万千瓦,每年水电产值超过亿元以上;依托高山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以西红柿、红提、红豆杉、虹鳟鱼这“四红经济”,以脐橙、金银花、毛竹、“三木”药材等为辅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广西资源县委书记唐厚军在资源县从县长到县委书记已干了八年,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对于县域经济的生态发展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坚持“青山绿水就是政绩”,并不是排斥工业发展

  而是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绝不能走过去的老路,而应该走低消耗、低污染、新技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发达地区对工业发展的限制,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逐步向内陆边远山区转移,对此,西部省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坚决把住企业的准入关。既要考虑经济GDP增长,又要考虑绿色GDP增长。

 
     “青山绿水”也不是“山水依旧”

而是善于把自然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挖掘“青山绿水”的潜在能量,让“青山绿水”的价值得到发挥。处理好稳步发展与快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稳步发展与快速发展相互转化的关系,不成熟的不开发。不能一味追求轰动效应,置长远利益于不顾,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唐厚军认为,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起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的原则,协调被保护地区(山区县市)与受益地区(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关系。建立完善、统一的下游受益地区的补偿机制,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能够有效加强对山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保障生态黄环境的永续利用。